后妈(她是否是按皇后的规格下葬)

1. 后妈,她是否是按皇后的规格下葬?

卫子夫将一根白绫挂上房梁,满脸泪痕。桌上放着一封信,里面写道:“你教导的儿子竟敢谋逆,已被斩杀!”这封信正是卫子夫的催命符,让她失去了活着的希望。

那个承载着卫子夫全部未来的儿子已经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而曾经对她千宠万爱的夫君正是逼死他们儿子的幕后凶手。

她和贵为天子的夫君一同生活了48年,她为他生儿育女,掌管后宫,甚至容忍他宠爱一个又一个妃子。可是她万万没想到,这个男人杀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后,竟然还会心狠手辣到杀死自己的儿子。

卫子夫将脖颈伸入白绫中,心中仍在感叹:最是无情帝王家。

一、卫子夫之死,冤!

卫子夫原来是公主府卑贱的歌女,被汉武帝刘彻看中后,带入宫中。在宫中浮沉了11年,生下三女一子,被册立为皇后。

在成为皇后的38年中,卫子夫没有犯过一次大过失,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随着岁月的流逝,如花容颜渐渐枯萎。汉武帝身边一茬又一茬的新人层出不穷,卫子夫逐渐失去了皇上的宠爱。

不过,她外有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的支撑,内有被立为太子的儿子刘据,还有三位公主承欢膝下,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想不到的是,霍去病、卫青相继病逝。

随后在公元前92年,卫子夫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被牵扯进一场巫蛊大案,被汉武帝下令处死。

更可怕的阴谋在第二年不期而至。这一年,汉武帝生了一场重病,久久不见痊愈。权臣江充就跟汉武帝说,他之所以久病不愈,是因为有人行巫蛊之术诅咒天子。

于是,汉武帝让江充去查找行巫蛊之术的人。江充指挥巫师四处掘地查找木偶人,百姓惶恐不安,相互诬告,因此冤死之人达到数万。

汉武帝年老昏庸,对江充的话深信不疑。江充仗着汉武帝的支持,将搜查之处蔓延到了后宫。最后,他声称在太子宫中找出了木偶人。

刘据百口莫辩,于是请教了自己的老师石德来询问此事。

石德说:“皇帝在甘泉宫养病,皇后和太子都无法见到他,问候他也没有得到答复,皇帝的生死存亡现在都不知道。我建议你假传圣旨,先将江充诛杀再说。”

刘据听从了石德的建议,在长安城当街诛杀了江充。江充一死,其党羽趁机为非作乱。

刘据看到这样混乱的局面,更加相信汉武帝已经病死,朝政被奸臣把握,因此决定起兵。

作为太子,能够调动的兵力有限。于是,刘据派人将计划告知卫子夫,卫子夫当然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儿子,她将皇后的玺绶交给刘据,让他调动中宫能够调动的军队,帮助儿子镇压城中叛乱。

太监苏文从长安城逃脱后,见到汉武帝,污蔑刘据造反。汉武帝起初并不相信,派使臣招刘据面见,没想到使臣因为害怕,连长安城都没敢进,就撒谎太子谋反要杀他。

汉武帝相信了奸臣们所言,调兵捉拿刘据。

后来,刘据兵败,仓皇出逃。在逃亡途中,为了避免受辱,自杀而死。

此时,卫子夫已经被软禁在荒凉寒冷的冷宫。

刘据死后,汉武帝顿感大快人心,马上送了一封信给卫子夫:“你教导的好儿子竟然敢谋逆,我已经将他斩杀!”

卫子夫接到消息就昏死过去,儿子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醒来后,卫子夫哀叹着一生的凄苦命运。她写下最后的遗书,阐明儿子刘据所受到的委屈,告诉刘彻错杀了儿子。

随后,卫子夫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汉武帝拿到卫子夫留下的遗书后,打开看了几眼就扔了,愤怒咆哮:“贱人!生出来的也是个孽种!”。

二、卫子夫是否被剥夺了皇后身份?

卫子夫死后,两个太监将卫子夫的尸体放在小车上,运送到一座小房舍里。经汉武帝同意,两个太监用一口薄皮小棺材装了卫子夫的遗体,葬于长安城南的桐柏亭。

《汉书》记载:“黄门苏文、姚定汉舆置公车令空舍,盛以小棺,瘗之城南桐柏。”

卫子夫的安葬草率而又简单,不仅不符合皇后的仪制,而且连个普通官员的丧葬规格都不如。一代贤后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可是,在卫子夫生前,她的皇后位置并未被废黜。这一点,可以在《汉书》中找出端倪。

《汉书·外戚传》卫皇后传记篇为:“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

汉武帝派遣官员只是收了皇后的玺绶,并未提及废黜皇后。

一种可能是汉武帝收回玺绶的时候,卫子夫自尽,废后的诏书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废后程序终止。还有一种可能是,汉武帝只是暂时收回皇后调兵遣将的权力,下一步的举动还未来得及进行。

《汉书》中记载的汉朝历代被废黜的皇后,都会明确交代皇后被废的事宜,并改称“废后”。而记载卫子夫的部分,全篇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废后”两字。记载卫子夫自杀的部分,也言明“皇后自杀”。

这说明无论卫子夫生前死后,她的身份仍然是皇后。

她死去时,汉武帝还没有弄清楚巫蛊之祸的缘由,正在误会刘据起兵造反,要夺取皇帝的权力。而卫子夫竟然支持儿子谋逆,这让汉武帝感觉到背叛,勃然大怒。

所以卫子夫的安葬非常草率,完全不符合皇后的规格。

几个月后,当一切藏在暗处的阴谋浮出水面,真相大白于天下时。汉武帝后悔万分,他命人修建了“思子宫”和“望思台”用来纪念儿子刘据。

可是,对于卫子夫,汉武帝并没有表现出追悔之情。或许他还为卫子夫在关键时刻站在儿子一边而感觉到愤怒和不甘吧。

让人感觉十分不可思议的是,刘据失去性命也没有得到的皇帝之位,在兜兜转转许多年后,竟然又传到了刘据一脉,他的孙子刘病已登基,即汉宣帝。

汉宣帝追赠卫皇后谥号为“思后”。在桐柏亭原地建了陵园,立起坟冢,以皇后之礼改葬卫子夫,史称思后园。

汉宣帝在陵园内设置了卫兵进行防守,每日、每月、每季均采用相应的祭祀方式。

因为卫子夫生前喜欢音乐,陵园内安排了上千的艺人,每日奏乐唱歌,希望卫子夫的魂灵能够平安喜乐。

颜师古在《汉书·外戚传》中注曰:“葬在杜门外大道东,以倡优杂伎千人乐其园,故号千人聚。其地在今长安城内金城坊西北隅是。”

三、汉武帝活着的时候多疑,死后孤独

汉武帝此人生性多疑,尤其忌惮女人干政,外戚专权。因此,他生前所立的两位皇后,陈阿娇被废,卫子夫被迫自缢。他死后,根据他的遗愿而追赠皇后名分的李夫人,因病早死。

对于陈阿娇,因为时时以“自己母亲馆陶公主拥立汉武帝登上龙位”而居功自傲,蛮横无理,又极为善妒。所以汉武帝对她非常厌恶,很早就废了她的后位。

对于相伴他48年的卫子夫,在他晚年的时候,也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即使他明白了整个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是被误杀了,因而感觉非常后悔。却并没有表现出对卫子夫的追悔和怀念之情。

而让汉武帝一直思念不已的,直到死前还惦记着要给个皇后名分的李夫人,才是汉武帝心目中的白月光。

李夫人之所以让汉武帝念念不忘,一个原因是李夫人死得早,还没有来得及让汉武帝厌倦。另一个原因是李夫人的小心机,让汉武帝想起她,都是最美好的回忆。

李夫人的哥哥是宫中谱曲写词、掌管音律的太监。

有一次,汉武帝邀请亲朋好友进行宫廷宴会,李延年奉命演奏新曲,他唱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得悠然神往,感叹道:“世上真的有这样倾国倾城的美人吗?”

坐在一旁的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笑着说:“我听说李延年有个妹妹,生得美丽动人,而且歌舞双绝,他的这首新曲,写的就是他妹妹。”

第二天,汉武帝就见到了李夫人,果然容貌绝艳,舞姿曼妙。汉武帝一见倾心,立即将她纳入后宫,宠爱非常。

可惜红颜薄命,李夫人生下一个儿子后就得了重病,缠绵病榻。

汉武帝去看李夫人时,她用被子遮住头脸,悲伤地说:“妾身长期卧病,容颜憔悴,不可以见陛下。”

汉武帝坚持要看看李夫人那倾国倾城的容颜,许诺千金赏赐,还给李夫人的兄弟加官进爵。可是李夫人抵死不从,汉武帝很不高兴,起身离去。

李夫人的姐妹责备她说:“你为什么就不能见一下陛下,好好托付一下你的儿子和兄弟们呢?”

然后,李夫人说了一段千古名言。

《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果然,最终没有见上李夫人最后一面的汉武帝,心中充满了遗憾和美好的回忆,以王太后的礼仪将她安葬,对她一直念念不忘。

多年后,汉武帝还在梦中见到李夫人。醒来后找来道士作法,在烛影摇曳的帐帷里,汉武帝隐约见一道身影翩然而至,又徐徐离去。内心惆怅,作赋以寄托对李夫人的思念之情。

汉武帝下葬时,孤单单一个人葬在茂陵地宫中。而他最宠爱的李夫人,算是死后离他最近的一个女人,在距离茂陵西北500米左右的英陵,陪葬了汉武帝。

除了李夫人,茂陵四周还有众多的陪葬陵墓。

大将军大司马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葬在距离茂陵东北1公里的地方。卫青墓形似阴山,纪念他出征匈奴的功绩。

可是,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外甥,想必如果他们在天有灵,知道汉武帝如此对待卫子夫和刘据,肯定也不愿意在死后继续守卫汉武帝的灵魂。

汉武帝姐姐阳信公主葬在距离茂陵东面2公里处,这位姐姐最喜欢给汉武帝寻找美女,当年卫子夫就是阳信公主府上的歌姬,她与汉武帝的关系极为亲密。

四、结束语

一代贤后卫子夫被逼自尽。她临死前,心中难免哀叹自己命运的凄惨,没想到她陪伴了48年的丈夫如此薄情寡义。她怀着与儿子在另一个世界团聚的愿望,走得义无反顾。

汉武帝为了那个万人敬仰的皇位,选择了抛弃至亲,孤独走向终老。

他的陵墓依旧高大威武,彰显了帝王的尊贵身份。却冰冷冷,毫无温度,就像独自占据最高位置的那个寂寞的帝王。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后妈(她是否是按皇后的规格下葬)

2. 如何看待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语文考卷?

近日浙江宁波海曙区,一份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考卷,有家长在论坛上发帖称:试卷的作文题给出了“网红”李子柒的故事,旨在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最后却介绍了李子柒的粉丝数。这让其无法接受,他直指“出卷老师知识浅薄”。

他列出了“李子柒能否代表中国传统田园生活?”等七大理由

第一:李子柒能否代表中国的传统田园生活。

第二:网红该不该被出现在影响力较大的试卷上。

第三:商业化浓厚的网红经济出现在试卷中,会不会带偏小孩子的价值观。

第四:试卷有必要贴出李子柒大量粉丝的图片吗?能不能把李子柒名字换成 小明,小红后出现在试卷上。

第五:这是不是出试卷老师的主观粉丝行为。

第六:李子柒的传统田园生活背后是否有团队进行流量操作。这种用粉丝数字的引导是不是错误。

第七:想当年“范冰冰”们出道前也是何其努力。如果“范冰冰”们出现在类似作文中合理吗?

这位家长表示对李子柒的了解不多,“是何许人也,只是偶有耳闻”。虽然李子柒如今已是大红大紫,但我想在中国对她只是耳闻而并不不了解的也有很多。大多数对她的评价就是一个“网红”。该家长帖子发出后,反对的人有,支持的也大有人在。

其实不难理解,如果对李子柒的评价仅局限在“网红”上,这个家长的担忧似乎不无道理。

虽然说我作为她的忠实粉丝,也很喜欢她、崇拜她、欣赏她。但并不赞成写进小学生的期末考试卷,觉得不适合。如果要写进试卷起码要高中或高中以上。因为如果是小学试卷,孩子太小很多小孩对李子柒并不熟悉。看待问题也不是很成熟,可能会容易导致孩子的价值观扭曲。

我想现在很多小学生应该可能还根本不知道李子柒这个人,即使有知道的,对李子柒的事迹了解的也可能比较片面。是倾向于李子柒对中国农村田园文化的输出而展示的正能量,还是更多的会去关注李子柒的微博和抖音粉丝数呢?就像现在很多做自媒体的依然停留在用粉丝数量的多少去判定一个人的输出价值。

李子柒的争议很大

李子柒这个人物,各大媒体都做过正面报道。她对传统文化的贡献及认真做事的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大众舆论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主流媒体力挺李子柒,不论是央视点名报道表扬,还是白岩松为其正名,他说“现在不是李子柒有多少问题,而是李子柒太少了。”但也还会有很多人问“李子柒是谁?”“不就是一个网红吗?也没读过什么书”……

其实所有的争议都源于对她的不了解和先入为主的偏见。真正对她有深入了解的不会有那么大的偏见和敌意。

现在各种短视频平台的是五花八门,也孵化了很多网红。记得在哪看到过一个段子,大人跟小孩聊天,聊到以后将来的目标和理想,孩子居然说,“我学不好没关系,将来我可以当网红拍视频,挣的钱比我爸妈还多。”我觉得孩子一旦存了这种心思,真的是很危险的。你可能很难再去规划他的将来,成绩也会越来越差。因为他心里会认为,不好好读书也没关系,还可以当网红。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当网红很容易还很赚钱,对网红经济是趋之若鹜。我不否认拍视频当网红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从不歧视和轻视。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拍小视频,说不定有的人偶尔还会幻想一下有朝一日大红大紫呢。但是在青少年阶段如果形成一种风气,那国之将来堪忧。

所以我个人认为:李子柒是正能量的化身,但不适合写进小学考试卷。

3. 离异家庭的孩子最心疼的瞬间是什么?

辅导班有个学生小夕,今年五年级,爸妈离异,妈妈离家住同城,小夕判给爸爸,平常由奶奶带着,爸爸在外打工。大家一直口径对孩子隐瞒着爸妈离婚真相。

教师节那天,小夕的妈妈买了一堆零食放在辅导班,说有事没时间跟小夕见面,让我转交给她。

不多久,小夕就来了,同来的还有她最好的朋友李诗诗——手里捧了一束康乃馨。小夕看到李诗诗递给我鲜花的一瞬间,开始是发怔,继而脸色暗沉,然后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一直到辅导结束,没有说一句话。

没想到,辅导班结束,学生们都走之后,我一个人整理桌面时,小夕提了一箱葡萄,笑嘻嘻地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这箱葡萄送给您吃。

我惊讶地赶忙拒绝她。我知道,这绝对不是妈妈的意思,否则,当时她妈妈就直接给我了。再说,妈妈没有照顾她,心里肯定对孩子有无限的愧疚,这也是离婚的妈妈对孩子的一份关怀,尽管小夕愿意借花献佛,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夺了她们母女之间用以表达情感的纽带。

我好言劝说着,突然,小夕崩溃地大声边哭边说:我知道您怪我今年没有送花。因为每年教师节妈妈都会陪我买两束花,一束给班主任,一束给您,但是,您知道吗,我爸妈离婚了,我没有跟妈妈住在一起,所以,就没有像往常一样能够一起买花。

伴随着呜咽声,小夕的肩头一上一下抽搐着,红晕涨满了白皙的脸庞,她用手背抹了一把眼泪,抬头再次可怜巴巴地看着我,发红的双眼止不住又留下眼泪,我心疼地抱住她,告诉她,爸妈没有离婚,不要有这个念头,礼物老师收。

她一下子挣脱我的怀抱,说:你们大人都不诚实,都把我当小孩,我从妈妈离开家不跟我住一起,我就知道他们离婚了。她的眼泪又像断了线的珠子,簌簌直往下滴。我再次抱住她,轻拍她的背。这时候,任何语言都可能会刺激她,这个敏感又受伤的“小猫”。

我哪里会在意这些表面的花,葡萄啊,孩子。老师在意的是你们今天有没有收获;你们对这个世界有没有多一些了解;你们在遭受伤害时有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你们能不能多关注自己、不要太过敏感地做出迎合别人而让自己受委屈的事。

我对小夕要想说得太多,但此时我只能给她一个拥抱。

生活里,一个成年人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还有外部的环境来纾解心中的不快,可孩子们要走出童年时爸妈离婚带来的伤害,他们有凤凰涅槃的力量和认知储备吗?

我知道,小夕妈妈是一万个不愿意看到今天的局面,为小夕她跟我聊过很多。孰是孰非,我不想评判。只是,我要问,当初,两个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圆了“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梦以后,可想过你们幸福的结晶王子或是公主没有,你们忍心打碎他们的梦么?

我只想说,婚姻不易,想好了再结婚,同时结婚后,也要清楚了再决定是否要孩子。而一旦有了孩子,你就是跪着、爬着为了孩子也要一起陪着孩子长大。

孩子是无辜的。大人,你有这个权利,同时也有这个责任。

4. 你上学时留下的遗憾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暮色四合!

遗憾,是人生的本色!

著名作家老舍在母亲去世一年后才知道这个事实,随后在悔恨和遗憾中说道“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失去母亲,本就是一件让人悲痛难耐的事,而当你连你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让你的母亲饱含对你的思念,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时,该有多么的遗憾啊!

徐志摩在奔波三四天回家见亲爱的祖母最后一面时,一直担心和祖母就此别过,好在祖母一直坚持等他,祖母去了之后,徐志摩怀念以前的日子,随后说道“那是如何可爱的晨光,如何可爱的天真,但如今没有了,再也不回来了”!

人生中的大事小事,遇见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现场直播,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不可能再回来了,哪怕你多么努力的让他回来,你的感受,你的思考,你的态度,都已经不是从前的你了!

传奇作家萧红在唯一的至亲祖父生病快不行的那些日子,不敢真正和祖父告别,在学校想,在路上想,进家门忐忑犹豫,看到祖父花白的胡子,才暂时的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当祖父睡着的时候,她就躺在祖父旁边哭,好像祖父已经离开了,随后她悲伤的想到“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得空空虚虚”!

生老病死,乃是常事,但当那个是你唯一的希望,唯一的温暖的人离开时,他对于自己的离开,不仅仅是对生的渴望,更多的是对留下的那个可怜的孩子的同情眷恋,以及对自己的无助无奈!

生,是饱含遗憾的,死,又何尝不是呢?

文坛巨人史铁生曾在自己的散文《老海棠树》中写道“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的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每一个奶奶,都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永远的在那里,那是不可触碰的地方,一碰灵魂就会远走,心就会发痛,告诉你一阵阵的遗憾,叫再也见不到!

这是他们的遗憾,那么你呢,你的遗憾是什么?你有认真的思考过关于自己和自己人生的种种遗憾吗?

人生的色彩本是明快欢愉的,因了这些不可挽回的遗憾,所以,人生的基调变得沉重,甚至可以压死人!

没有遗憾的人生,不足以称之为人生

如果,快乐没有那么快乐,痛苦不再那么痛苦,人世间的任何事都不再深刻,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二时,当时最好的朋友,父亲半夜两点多心脏病突发,医生已经尽力,通知家人见最后一面,准备后事, 当时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我们学校处于半封闭状态,不让随意进出,朋友知道后,联系班主任,班主任半夜来学校,又联系家长核实情况,接着联系院领导,等她终于可以出去,班主任送她到医院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她请假在家一个星期,而我们因为不能出去,只能打电话安慰她,不知道她那几天是怎么过来的,她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爸妈在她初中时离婚,而她和爸爸关系更好,母亲属于女强人比较强势,也不让她和爸爸见面,她会偷偷去见爸爸,也倍加珍惜每一次的见面,直到大学,母亲才松口说可以和她爸爸见面。

这是她一辈子的遗憾,她曾经对我说,我真后悔,在爸爸在的时候,没有多陪陪他,没有多和他说说心里话,没有告诉他我有多爱他,我一点都不恨他!

但也是因为这样,她开始懂得妈妈,她好像一瞬间明白了她的妈妈,也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失去,或许很痛苦,但遗憾,总会让人长大!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人生的痛苦,总归要自己消化,只有领略到人生的残酷,才会更加珍惜人生中的美好!

有些人,遇见一次,就成为了你终身的遗憾

有些人,错过了,你以为你错过的只是一个人,却不知是一生!

大学临近毕业时,有一天,一位老师让我去帮忙监考一场成人考试,她是家里突然出了急事,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所以让我帮忙,我刚好没事,就同意了!

刚开始考生都很规矩,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有一个考生,不知道是写完了还是不会写,就停笔了,他不像其他的考生那样东张西望,他就直勾勾的盯着我看,当时尚且还作为学生的我,本来去监考他们,就有点心虚,被他一直看着,更是紧张!

但作为监考,我就提醒他看自己的卷子,他还是看着我,更过分的是,他还扮各种小丑脸,故意惹我笑,我一直强迫自己忍住没有笑, 后面实在没忍住就笑了,然后他也看着我笑了,那一秒,突然感觉很心动!

然后,我就仔细观察了一下,他应该年龄不大,长得很阳光,笑起来有酒窝,个子也瘦瘦高高的,是我喜欢的类型!

不一会儿,他问我能不能提前交卷,那时候距离提前交卷的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到了,我过去整理试卷,将草稿纸放在上面时,他示意我看桌面,没敢看!等考试时间到,所有人起立,我去收卷子时,我看到了,写着让我加他的微信及他的微信号!

收完卷子,考生还未离场,我又不能耽误交卷子的时间,等我将卷子交到指定地点,排队审核,等审核员审核完后,又要密封存档,等我再去那栋楼找到那个班时,楼道已经有清扫整理人员,在收拾考场卫生为下一场考试做准备了,而那张桌子的桌面,已经被擦的干干净净!

有些人,遇见一次,就用完你所有的运气,再遇见,太难,也根本不可能!

时至今日,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很遗憾,如果自己当时胆大一些,如果自己当时不要顾虑那么多,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我再也没有遇见他!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希望你的人生没有这么多遗憾,该牵手的人可以牵彼此的手,可以拥抱的人可以用力的拥抱,想见的人都在身边!谢谢!

5. 有一个和自己相差几岁的长辈是一种什么感受?

谢谢邀请!

我妈是家里的老大,我小舅是我妈家第十的个小儿子,只比我大四岁。这就是名间常说的幺房出老辈。

我从小就叫小舅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尴尬,我小舅也爱带着我一起玩。最好玩的是,我小舅读中学的时候就不让我在外面叫他小舅,说同学都笑他有这么大个侄女,我问他那叫什么?叫哥我叫不出来,我小舅说不叫哥,叫哥怪怪的叫名字。我说行。那时候小女孩心思吧,也觉得有这么大点的小舅被同学听见我叫会被笑。(我们读书那会中学小学是一起的)

这个习惯一直到我的一次恶作剧才改回来。那年我16岁,我小舅20。有一天我看见我小舅和一个挺漂亮的女孩压马路,我远远的叫了我小舅的名字,跑过去挽着我小舅的手说,“怪不得不带我出去玩了,原来是找了女朋友”。然后故作生气的跑了。一路笑着跑回家,给我妈说“小舅一会儿肯定会带女朋友来我家”我妈还不信,果然过了没多久,我小舅就带着女朋友来了,慎重其事的给他女朋友介绍“这是我大姐,这个是我的小侄女,以后不许再叫我名字,叫小舅,没大没小的”。说完还给了我一弹指,挺疼的!

现在家人聚会的时候,偶尔还会提到这事,我小舅还说我差点毁了他的好姻缘。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起了这件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挺搞笑。在我们这一辈有比自己大几岁的老辈子觉得很正常,也没什么不适应的。也没什么感受,习惯了。

6. 让你看完大彻大悟的书籍有哪些?

《彻悟吟》

自古红尘多弥雾,

从来人生少彻悟。

诸子学说点迷津,

百家经典筑基固。

老庄无为乱世治,

孔孟有礼仁义布。

子午流注和阴阳,

修齐治平成才路。

大贤大圣大智慧,

彻觉彻悟彻难寐。

大地大天大乾坤,

悟禅悟道悟尘世。

万卷万里人无数,

高山流水琴有韵。

山重水复书山陡,

柳暗花明大彻悟!

7. 张爱玲散文集流言的水平如何?

《流言》收录了张爱玲在1943、1944这两年间断断续续写的文章,内容涉及音乐、美食、艺术、创造、生活、家国、人生等各个方面,分散而不集中,可是在庞杂多元化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特洞见。张爱玲散文集《流言》水平怎么样?

《流言》的名字其实是引自济慈的墓志铭——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rittenon river,意指水上的文字,仿佛是在指一种不持久性但却流散四起,像层层水波一样迅速的传到千万人的耳朵里。众多风格各样且内容不一的文章以“流言”二字一笔带过,无论是文字还是人生其实都不过如风流言,一切来的快去的也快而且常常也不为人所控,由此便足见张爱玲性格里的清冷孤高。

《流言》中的一篇经典之作便是《私语》。正如张爱玲在这篇文章开头所讲,“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也正是在这一篇里她从头到尾的回忆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论是父母性格上的水火不容导致离婚,还是缺失的母爱,父亲的狂暴,以及后母的虐待,这些不愉快的经历都对她后来的悲剧意识和孤僻的性格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煊赫的祖辈也依然没法掩盖父辈的衰落。她的父亲弄风捧月而暴戾乖张,但她却更像她的母亲,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并且孤傲独立,所以如她所说“我把世界强行分作两半,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神与魔。”之后,她用一句“我在校园里隔着高大的松杉远远望着那关闭了的红铁门,还是默然,但渐渐地觉到这种情形下眼泪的需要,于是眼泪来了,在寒风中大声抽噎着,哭给自己看。”轻描淡写了那份缺失的母爱,而他父亲另娶了太太之后便让她的生活更加凄惨,所谓的高门巨族并没有让她得到任何高于常人的优越感,反而给了她无尽的孤独悲惨,让她体会到更多的世态炎凉。

慢慢地,那种阴暗和悲哀逐渐在她体内孕育出孤僻冷淡的性格,“仰脸向着当头的烈日,我觉得我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了,被裁判着像一切的惶惑的未成年的人,困于过度的自夸与自鄙。”仅此一句,便充分表现了她对人生的否定情绪和浓郁的悲观气质。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经历在带给她创伤的同时也让她更加透彻的去冷眼审视人生,形成一种自立于人世的孤高态度。同时,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性陶冶更是让她具备

高超而独特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写出后续的《谈音乐》、《谈看书》、《谈画》、《谈跳舞》等审美艺术性散文,这些文章表面上是谈艺术,实则是孤独幻境中的意识流动,让她超拔于这些普遍的艺术形式,“沉入一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余秋雨)

对于高中生提升作文能力来说,张爱玲写作的办法,有很多值得学习:

张爱玲曾在《谈画》中研究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名画,也详细描写过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的一系列作品所画。在平日生活里,她不仅对他人的名画有所研究,更热爱画一些自身感兴趣的东西。她凭其对艺术的敏锐嗅觉,希冀着中国艺术事业的进步,也呼吁着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美术影视设计的发展。

在音乐方面,她在《谈音乐》中以“我不喜欢音乐”开篇,但读罢全文,却发现她其实对音乐并不是太讨厌,但总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她对各种音乐有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她称“凡哑林”(Violin)是乐器中的“悲旦”,千回百转太赚人眼泪,称大规模的交响乐又过于浩浩荡荡如五四运动一般冲了来。她不仅对外国乐器有一番研究,也对外国通俗音乐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苏格兰的民歌没有张爱玲讨厌的那种半新旧的音乐的饱闷的感觉,而有一种我国《诗经》里的干净;南美洲的曲子太过于如火如荼;夏威夷的音乐又永远只有吉他的琮琤显得太过于单调。而中国的通俗音乐里,大鼓书被她嫌太像赌气;弹词在她看来是一种软性刺激,不顶喜欢;还是串曲最为老实恳切,对于不同风格的曲子,虽调子类似,却能有着不同的氛围。张爱玲年少时学过钢琴,接触过音乐,却又不满于当时的中国对音乐的审美。比如对于中国流行歌曲,她是持有批评态度的,她认为当时中国的流行歌曲没有底子,不是应着时代凑出来的,便是借鉴外国的音乐。但当时的社会便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社会,所产生的音乐自然有它时代的痕迹。张爱玲对于她的时代的音乐,可谓是恰到好处的评价,就像是努力的用她的文字来勾画出当时大时代里的小型音乐社会。

至于《谈跳舞》,我读罢全文却发现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观点。她从中国是一个没有舞蹈的国家开始讲起,描写了唐宋时期的歌舞与明清歌舞形态,笔锋一转又谈到了她所处时代的社交舞。她在感叹社交舞以社交为目的没有舞蹈真正的味道之余又回忆起了国外的舞蹈,在她看来,跳舞真正的情调便是浪漫。说完国外的舞蹈,她的目光又回到了香港与上海。在上海的回忆里,张爱玲谈起了跳足尖舞的情景和感受。既而又谈到了根据拜论长诗编排的舞剧《科赛亚》和话剧《海葬》。随后张爱玲又漫不经心地谈起了她看中欧女孩阴蒂拉•黛薇表演的两支印度舞的详细经过和感受,回忆中穿插着关于“母爱”的议论。洋洋洒洒的几千文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生活中的,还是艺术作品中的,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著名大家,她都愿意娓娓道来,从跳舞说到了跳舞人背后的故事,可见她的艺术修养之高。

对于高中生提高作文能力来说:

在《流言》中,很多文章都是着力于描写生活中的细节,着力于目光所及的真实世界。在这些对生活的点滴记录中我们不难看出张爱玲对生活一直充满着热情,时而灵动风趣时而又犀利敏锐。

比如在《公寓生活记趣》中,张爱玲这样写着“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她热爱着生活,所以她仍然以自食其力的市民自居,从来没有把自己远远地排除在世俗之外。她观察卖臭豆腐干的小贩,开电梯的人如何教大家煮红米饭,家里做饭打扫的柴米油盐生活,米缸里的虫,六楼的两三个蚊子,屋顶花园溜冰的孩子,而怕楼上的灰尘荡到楼下晾的毯子上,更是因一念之慈带来的顶上灿烂圆光。

而《姑姑语录》、《炎樱语录》更是体现了那种周边人物的清平机智和见识,他们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小精明和小智慧本身就是平凡生活中多姿多彩的部分。

所以,我觉得张爱玲其实是一个入世者,而不是人人口中的那般不食人间烟火、远离世俗尘埃的超拔脱俗。正是因为她入世,所以她深谙生活里的乐趣并过分珍惜,所以她才能从衣食住行这些琐事以及周围人群的生活中去挖掘那些阴暗和闪光,她才能比常人更明白和体谅生活在尘世中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苦衷和不易。

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她从来不会故作清高的去贬低和排斥世俗的生活,而是深刻的觉得世俗生活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她在《必也正名乎》里面写着“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但是“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但也正是这个“俗人”,她对自己的文字自觉自知,“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正是这样,即便她有时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平淡而不含诗意,但却依旧别样诱人,令人回味无穷。

再比如《道路以目》中爱玲那段对老母亲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描写,“做母亲的不惯受抬举,多少有点窘。她两脚悬空,兢兢业业坐着,满脸的心虚,像红木高椅坐着的告帮穷亲戚,迎着风,张嘴微笑,笑得舌头也发了凉”,几个心酸而真实的形容词和动作描写,数十年后穿越时空读来依旧让我们感慨良深。她把生活中一个如此微小的细节描写得如此精致,用“兢兢业业”来形容“坐”,那种卑微的紧张总是让我们做子女的读来愧疚。

另外,我觉得在《论写作》中张爱玲其实充分体现了她与世俗的关系以及她扎根世俗的态度。在这篇散文中,她用心阐述了如何写出为人所广泛接受的作品的方法,她提倡写文章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读者的趣味和需求,不能曲高和寡,更不能存心迎合——“自处甚高,不把读者看在眼里,这就种下了失败的根。既不相信他们那一套,又要利用他们那一套为号召,结果是有他们的浅薄而没有他们的真挚。读者们不是傻子,很快地就觉得了。”她的文字简单明快,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她对写作以及对她的读者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有一种古典的,同时又有一种热带的新鲜气息,从生之虔诚的深处迸溅生之泼辣。”曾经挚爱胡兰成对爱玲的评价其实还是精确而到位的。她对生活爱的深切,却仍不疾不徐,冷淡平静。

张爱玲在她公开承认的处女作《天才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啮齿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便是她17岁时对于生命的美丽的敬重,以及对世俗中艰辛丑恶的敏锐感知和些许自嘲。

生于尘世,长于尘世,却高于尘世。

余秋雨在他的著作《霜冷长河》中这样评价了张爱玲——“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像张爱玲那样,满世界都在为她热闹,她却躲着,躲得谁也找不到她,连隔壁邻居也不认识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敌意。”

所以,她的作品虽然将生活艺术化,但是又始终保持着不近不远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让人们一步步走近,却又不能让别人窥见她的内心。一面明亮一面灰暗,一半盛着海水,一半长出火焰。所以她始终都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总是那样隔着一层玻璃在其他人的故事外静静地注视着,带着一身冷淡的高傲和悲悯的温柔。如此精致的世俗着实直击人心。

《烬余录》中爱玲对历史和香港战争的描述,“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即便对历史不甚评论,但她也没有选择一个极度悲悯的视角去审视战争,去判断它的正义与非正义属性,去浓墨重彩的描绘战争带来的创痛,而是将着眼点置于战争时代中的人,他们在战争中的的表现和态度,语气冷淡平静。其实生命和历史都是那样一刻一刻的转动过去,秒针、分针、时针,拖着虚影转动成无数密密麻麻的样子,最终汇聚成时间的长河,变成那些连天涌来又滚滚而去的时代。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最最渺小微茫的一个部分。看似遥远,却始终无法抽离。

而在那篇《到底是上海人》中,张爱玲则准确分析了上海和上海的特性,一语中的。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赋予了上海人奇异的智慧。说上海人坏但是他们坏的有分寸,他们趋炎附势但又精明得体,所谓善于奉承但这又是不容置疑的处世之术。所以,这就是上海,它这样微妙的维持着所有人的白日梦,它在浩渺辽阔的天空上悬浮着一架巨大的天平,让这座城市维持这一种永不倾斜、永远公平的,不公平。

“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永存。”(余秋雨《霜冷长河》)

陈子善曾经这样说“张爱玲的文学生涯是从创作散文起步的。哪怕她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跻身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列。”虽然人们普遍认为她以小说著称,但她却从来没有厚此薄彼。

散文是张爱玲情思的表达,所以她把流言体散文称作“身边文学”,她追求现实,但又与现实保持着距离,她源自世俗,但却始终遵从着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而“独语”,顾名思义便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种内敛而封闭的表达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和读者的交流,更加注重于涉猎自身孤寂的内心世界。于是,这部作品便具有了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

40年代的上海处在一个政治格局极度摇摆的大时代,但张爱玲却避开了时代的节奏,把自己放在整个时代意识的边缘。“像一切潮流一样,我永远是在外面的。”(张爱玲 语)所以她的作品难以从一个政治的角度赢得政界共鸣推动社会发展,而只是执着于展示自我对人生的体察感悟,但不容置疑的是她的文风在散文的审美趣味上独树一帜,并且推动了散文美感和语境空间的发展。

除此之外,她的这部散文集中也出现了很多为后世赞叹的经典语录。比如《爱》中末尾那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只一句,清浅柔和,却成了万千少男少女爱之箴言……

结语

张爱玲是我非常喜欢的女性作家。那个时代作家作品少有不好的,像丁玲、苏青、萧红,但像张爱玲这样的,却属异数。她为人铭记不是因为显赫的家境,也不是流转的故事,而是那孤高悲凉的笔调,所以她就是以那种近乎心碎的惊艳出现在时代文坛上空,一照便是几十年。

而流言集更是她的散文精粹。其不仅开创了新的写作艺术方式,也充分显示了她骨子里的清冷和洒脱。尽管经历无数伤痛,但她从来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有时以街市的惯常眼光去看,我们觉得她的想法并不那么符合逻辑常规,甚至是孤芳自赏,但正因如此,她更是以一种强烈的稀有方式,去提醒人们超拔寻常,体验生命,回归本真。

质本洁来还洁去。“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她的一生干干净净,干净的来,干净的走,人活一世就像流言,看似长存的瞬间我们都以为会有永恒,却也不过是在时光过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觉得张爱玲的文化人格始终是值得我们敬畏的。正如题目所示,对于张爱玲而言,人的一生恰如流言,可以随风扬起,随风散尽,然后不再回归。

不再回归,但追忆时,却朝向了全部生命。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32)
过来(别人打电话过来)
上一篇 2023年11月30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3年11月30日

相关推荐

  • 军婚绵绵:首长(好看的高干文)

    上校的小夫人、少校的言、军婚的秘密、闪来的军婚、我的高官爱人、长官爱人、幸福不脱靶、狐狸的秘密、重生之特种兵夫人、中校的闪婚妻、中校大叔我不嫁、少校结婚吧...

    2023年11月28日
  • 极品桃花运未删减小说(极品桃花运主角几个女人)

    《极品桃花运》是作者何老狐创作的一部现代都市小说,陆晨为故事中的主角,陆晨为了逃避家中安排的婚事,独自一人远走万里,这天,正在陌生城市稍作歇息的陆晨在餐厅遇奇怪美女搭讪……还因为这次偶遇他成了神奇的七生花的宿主,医术,咒术……七种异能逐一觉醒...

    2023年11月29日
  • 他似火(对我热情似火我反而反感了)

    人都会有一个通病,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总会想办法得到,而近在眼前,容易得到的事物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珍惜,最后的结果就是孤身一人,仗剑天涯。...

    2023年11月29日
  • 最强神医混都市(最强神医混都市叶辰主角介绍)

    最强神医混都市的男主角叫做叶辰,是一本都市逆袭复仇小说。叶辰的全家被灭,而仇人是从上京来的大人物龙哥。为了复仇叶辰隐忍了五年,在神秘老头的传授下习得了九天玄阳决,正式踏入了修真界。...

    2023年11月29日
  • 权门娇宠:薄爷(清末首富盛宣怀千万家产是如何败掉的)

    钱多,女人多,好赌又不善赌,是旧上海人对盛家“颐”字辈儿,也就是盛宣怀儿女们的固有印象。据说盛宣怀临终前,为子孙们留下12952000两白银,并煞费苦心制定一份颇为周全的遗嘱,以确保盛氏家族凝聚力以及财富的长久存在。...

    2023年11月30日
返回顶部